目前,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普遍由三个部分组成:
专业课程(Major Requirement),
通识教育(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)和
自由选课(Free Elective)。通识教育的比重平均超过35%,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,也引起中国教育界越来越多的重视,近二十年来,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势头可谓突飞猛进。《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:要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,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。
以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高校先后成立了通识教育机构:如北京大学通选课以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为蓝本,开设了人类文明及其传统、现代社会及其问题、人文、自然与方法三个系列核心课程;清华大学实施的文化素质课程教育体系由哲学与人生、语言与文学、历史与文化、艺术与审美等八大类组成;复旦大学构建了包含七大模块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结构,包括: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、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、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、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、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、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、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等。